- 宋晓萌;黄加顺;
选取中国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地震灾害作为切入点,构建准自然实验模型,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对城市灾后重建与科技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城市级别的科技发展抗风险能力变量,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其影响关系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地震的发生会显著提升灾后地区的科技抗风险能力,影响机制来源于灾后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重建,影响结果在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教育资源3个维度存在异质性。
2025年07期 v.39;No.307 3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郑远芳;曾庆均;
测算并考察了成渝地区“共轭环流”的客观事实,探究了成渝地区“共轭环流”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成渝地区在“共轭环流”中发挥正向枢纽作用。成渝地区“共轭环流”网络枢纽地位显著促进价值链地位提升。(2)在“共轭环流”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前提下,成渝地区在供给侧强化了技术进步促进西部地区价值链地位攀升。(3)从“共轭环流”互动机制来看,成渝地区在供给侧强化了西部地区价值链地位攀升效应,成渝地区在需求侧强化了东中西部地区价值链地位攀升效应,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明显。
2025年07期 v.39;No.307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连欣燕;何骏;
基于省级开发区升格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索省级开发区升格政策对城市创新创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开发区升格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质量,这一结果经过多个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发现,开发区升格政策通过推动金融发展、促进企业集聚来提升城市创新创业质量。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省级开发区升格政策对高等级城市、东部城市、中部城市、成熟型开发区、大规模开发区的城市创新创业质量呈现显著促进效应,但对一般等级城市、西部城市、成长型开发区和小规模开发区的城市创新创业质量不显著。此外,开发区升格政策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创新创业质量的促进效果大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5年07期 v.39;No.307 50-5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姜浩;邓峰;
借助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新能源示范城市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新能源示范城市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法、非随机性讨论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新能源示范城市能够通过减少能源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实现能耗“双控”,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演进促进产业升级,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量质齐升”激发绿色活力,进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3)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能够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收益。此外,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城市以及高政府环保关注度的城市中,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减污降碳政策效果更强。(4)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城市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空间溢出边界为700千米。
2025年07期 v.39;No.307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