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健廷;吴洁;王建刚;谢小东;
首先,在构建专利互补性关联网络的基础上,利用Louvain聚类算法识别专利组合;其次,根据技术相似性这一特征,确定专利组合与竞争对手的关联关系;再次,结合技术竞争对专利组合的影响机理,构建指标并计算专利组合创新策略与产业化策略效果相对受抑制程度;最后,分析技术竞争对京东方公司在扩展现实领域专利组合策略效果的影响,结合可构成的产品或应用方案对策略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相对于以往仅从专利组合角度或企业自身角度的分析,该方法可以为企业专利组合策略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2025年02期 v.39;No.302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国军;汤娜;郑鸿浩;
选择比亚迪和特斯拉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按照“核心企业制度创业的触发-生态场域集体行动建构的催化-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的聚变”的研究框架,打开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的过程黑箱。研究发现,在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制度创业的触发作用下,在行为、关系、身份上实现集体行动建构的催化下,综合作用形成集体性制度创业,从规制和规范上实现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的聚变,由区域生态品牌成长为全球生态品牌。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具有两种典型路径范式:一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高位追随-高位引领”路径范式;二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位引领-高位跨越”路径范式。
2025年02期 v.39;No.302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玲;杨建君;谷磊;赵莉;
基于2014—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国企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1)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企绿色技术创新,表现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随国企混改程度的提升而提高;(2)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正向调节股权深入度对国企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但对股权制衡度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异质性检验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在中央级、低管理层权力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加显著。
2025年02期 v.39;No.302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3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文雪;范德成;
基于2012—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虚拟集聚综合指标体系,进一步实证检验了虚拟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赋能效果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创新,且所得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组合效应、资本配置效应以及智能升级效应是虚拟集聚赋能制造业创新的有效路径;虚拟集聚创新红利的释放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一般制造业、非国有以及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样本中,创新驱动效应更加显著。门槛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对虚拟集聚驱动制造业创新分别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N型”以及正向“倒U型”影响。
2025年02期 v.39;No.302 85-9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2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光;李云鹏;
以1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案例样本,采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和QCA相结合的方法,以创新激励政策辅以营商环境优化的视角探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提高的驱动路径。结果表明:所有单一条件变量均不构成高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但实施创新激励政策对创新质量的提高具有普适作用。三条组态路径可以产生高创新质量,包括激励政策与环境优化共创型、政策驱动与环境逆境突破型、政策引导与创新环境激发型,同时根据随机森林模型重要性排序结果和组态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激励政策对产生高创新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营商环境更多充当辅助角色。
2025年02期 v.39;No.302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4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