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

Soft Science

专栏:数字化转型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重同群效应研究

    陆雪艳;潘海英;新夫;

    以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从地区、行业、财务特征相似度和相对位置4个维度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重同群效应。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多重空间同群效应,且行业中的数字化转型“领先者”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头作用;(2)行业竞争度越高、地区政策环境激励越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多重同群效应越强;(3)数字化转型虽然在短期内会造成经营绩效下滑,但在长期视角下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此外,短期内选择同行企业进行同群互动对经营绩效的不利影响最小,长期发展下选择数字化转型领先企业作为互动对象更具有竞争优势。

    2025年02期 v.39;No.30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2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研究

    宋竞;黄慧娟;蒋玉石;

    基于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ESG绩效;(2)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进而驱动企业ESG绩效提升;(3)媒体通过对企业的负面报道和正面报道发挥外部治理作用,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的促进作用;(4)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非对称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与制造业企业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2025年02期 v.39;No.302 9-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8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组态视域下基于扎根理论的平台企业数字责任异化的诱发路径分析

    罗喜英;谢任依;刘伟;

    运用扎根理论和定性比较分析(QCA),探究多个前因条件与平台企业数字责任异化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引导、技术鸿沟、内部监督、责任意识、外部规制、行业形势是平台企业数字责任异化的影响因素。在6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下,形成了3种引致平台企业数字责任异化的路径,分别为监督管理缺失型、规制风险暴露型和创新能力不足型,并根据不同组态路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平台企业数字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2025年02期 v.39;No.302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战略与决策

  • “好”政策何以取得好效果?——来自人工智能专项政策的微观经验

    刘克;宋潇;张龙鹏;

    以中国省级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为“准实验”,采用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构建因果推理模型,识别政策质量对执行效果的影响效应与机理。研究发现:(1)省级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质量能够显著影响执行效果,且质量高的政策相较于质量低的政策在作用强度上提升了39.153%;(2)“好”政策依托目标、工具要素的禀赋优势与组合效应,能够塑造强有力的“质量信号”机制,促进政策客体有效嵌入国内、国际循环系统,形成两种资源联动效益,进而带来好效果;(3)“好”政策会选择性地传导“质量信号”,从而给不同政策客体带来异质性效果。

    2025年02期 v.39;No.302 2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路径及其效应研究——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动态QCA分析

    张靖凯;陈军;邢炜;

    基于技术经济范式视角,构建包含“技术、市场、政府”的多重因素分析框架,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QCA方法探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路径,并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不同路径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单个因素无法单独发挥作用实现较高水平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5条路径均可驱动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覆盖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技术创新赋能下市场驱动型、市场-技术双元驱动型、政府-市场-技术多元驱动型、低人力资本和低数字基础设施下政府支持型、低政府支持下技术-市场双元驱动型。就边际效应而言,政府-市场-技术多元驱动型路径对制造业数字转型的促进作用最大。

    2025年02期 v.39;No.302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5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的田野调查与组态分析

    刘凤;黄丽萍;

    基于四川省的田野调查,构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溯因模型,结合QCA与NCA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力度是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条件;形成高水平营商环境的路径是多元的,主要有3种组态形式,分别为政府导向推动型、渐进创新发展型和综合联动发展型;反事实分析结果发现,驱动形成高与非高水平营商环境条件组态是非对称性的,且不同组态与对应结果之间存在“殊途同归”的关系。

    2025年02期 v.39;No.302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区域发展

  • 中国包容性财富指数测度、区域差异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姚行仁;王圣云;

    重构了包容性财富指数指标体系,测算了1978—2020年中国包容性财富指数,应用“三轴图”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包容性财富指数资本结构空间差异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包容性财富指数快速提升,各省份包容性财富指数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资本结构逐步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2)考察期内我国包容性财富指数及各类资本的总体区域差异趋于扩大,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尤其是东部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3)经济规模、财政支出、就业、消费、城镇化水平、进出口水平等因素对中国包容性财富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存在双因子增强的交互作用,有明显的资本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

    2025年02期 v.39;No.302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技术竞争抑制下企业专利组合策略选择研究

    唐健廷;吴洁;王建刚;谢小东;

    首先,在构建专利互补性关联网络的基础上,利用Louvain聚类算法识别专利组合;其次,根据技术相似性这一特征,确定专利组合与竞争对手的关联关系;再次,结合技术竞争对专利组合的影响机理,构建指标并计算专利组合创新策略与产业化策略效果相对受抑制程度;最后,分析技术竞争对京东方公司在扩展现实领域专利组合策略效果的影响,结合可构成的产品或应用方案对策略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相对于以往仅从专利组合角度或企业自身角度的分析,该方法可以为企业专利组合策略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2025年02期 v.39;No.302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实现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的过程机理——来自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双案例纵向研究

    朱国军;汤娜;郑鸿浩;

    选择比亚迪和特斯拉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按照“核心企业制度创业的触发-生态场域集体行动建构的催化-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的聚变”的研究框架,打开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的过程黑箱。研究发现,在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制度创业的触发作用下,在行为、关系、身份上实现集体行动建构的催化下,综合作用形成集体性制度创业,从规制和规范上实现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的聚变,由区域生态品牌成长为全球生态品牌。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生态场域合法性涌现具有两种典型路径范式:一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高位追随-高位引领”路径范式;二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位引领-高位跨越”路径范式。

    2025年02期 v.39;No.302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张玲;杨建君;谷磊;赵莉;

    基于2014—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国企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1)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企绿色技术创新,表现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随国企混改程度的提升而提高;(2)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正向调节股权深入度对国企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但对股权制衡度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异质性检验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在中央级、低管理层权力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加显著。

    2025年02期 v.39;No.302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3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走深入实”的力量:虚拟集聚对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

    肖文雪;范德成;

    基于2012—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虚拟集聚综合指标体系,进一步实证检验了虚拟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赋能效果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创新,且所得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组合效应、资本配置效应以及智能升级效应是虚拟集聚赋能制造业创新的有效路径;虚拟集聚创新红利的释放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一般制造业、非国有以及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样本中,创新驱动效应更加显著。门槛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对虚拟集聚驱动制造业创新分别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N型”以及正向“倒U型”影响。

    2025年02期 v.39;No.302 85-9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2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提高路径研究——基于创新激励政策及营商环境优化视角

    曾光;李云鹏;

    以1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案例样本,采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和QCA相结合的方法,以创新激励政策辅以营商环境优化的视角探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提高的驱动路径。结果表明:所有单一条件变量均不构成高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但实施创新激励政策对创新质量的提高具有普适作用。三条组态路径可以产生高创新质量,包括激励政策与环境优化共创型、政策驱动与环境逆境突破型、政策引导与创新环境激发型,同时根据随机森林模型重要性排序结果和组态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激励政策对产生高创新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营商环境更多充当辅助角色。

    2025年02期 v.39;No.302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4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绿色低碳发展

  • 城市跨界水源地横向生态补偿量化研究——基于水源生态区位理论

    陆文涛;

    借鉴经典区位论的思想,建立了城市水源地生态区位理论模型。该模型以水源库区为核心,形成由内至外的多层次圈层结构。水源地城市在各圈层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对水源库区的作用由内而外依次减弱,根据到水源库区核心的距离和等级不同,对应的补偿资金也应存在差别。进而,从保护成本和保护成效两个方面建构城市跨界水源地补偿资金的基本框架。最后,运用级差生态成本法计算了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金额。结果表明:越靠近水源地的生态用地所产生的生态产品价值对下游城市而言越具有保水价值,投入的生态保护成本和实现的生态产品价值对库区水资源的贡献就越大。水源地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宜通过级差生态成本法进行量化,其中保护成本为基础性补偿宜作为补偿下限,保护成效为奖励性补偿宜作为补偿上限。

    2025年02期 v.39;No.302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政府规制下供应链企业碳减排演化博弈分析

    许海娟;叶春明;李芳;

    在政府规制下,建立考虑上下游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碳减排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方策略的演化过程及其演化稳定性。探讨了政府规制措施、低碳生产收益增长率以及“搭便车”行为对企业碳减排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企业原始收益和低碳生产收益增长率有助于实现稳定的碳减排行为;而“搭便车”收益和碳减排成本的增加则削弱了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规制力度的增强能够有效促进供应链碳减排。

    2025年02期 v.39;No.302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2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 基于关系链接的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刘俊婉;巩晓云;徐硕;王瑞;

    从关系链接的视角出发,以2009年和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生物学领域当选院士的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从合作关系的持久性、稳定性、合作依赖程度、成员网络位置以及主题相似性5个方面,对团队负责人与成员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探讨上述属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团队负责人与成员之间的合作持久性、稳定性以及主题相似性均与团队绩效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团队负责人与成员之间的双向合作依赖对团队绩效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成员在合作网络中的位置对团队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

    2025年02期 v.39;No.302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促进还是抑制?感知问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

    张克英;魏馥雅;蒋淼;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了感知问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模型。通过对354份两阶段数据分析发现:感知问责一方面会提高工作投入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另一方面又会增强情绪耗竭水平抑制员工创新行为;工作自主性正向调节感知问责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同时调节工作投入在感知问责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负向调节感知问责与情绪耗竭的关系,同时调节情绪耗竭在感知问责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2025年02期 v.39;No.302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数字领导力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李真莉;杨翠柏;成溢;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数字领导力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以及员工赋权和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时点收集的521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领导力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赋权和员工工作投入在数字领导力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在管理者数字领导力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2025年02期 v.39;No.302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4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儒家德性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原理;孙海航;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两阶段405名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儒家德性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儒家德性领导负向影响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道德认同在儒家德性领导和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上下级关系不仅正向调节儒家德性领导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2025年02期 v.39;No.302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格式要求

    <正>为适应信息化需要,方便期刊文章的统计、评价、检索、查询和著作权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学术期刊的要求,《软科学》杂志将对投稿的各项要素进行规范,具体要求如下:一、篇首格式1.文章题目(居中)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地区及邮编(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相隔;若工作单位不同,则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标注数字,相同的单位数字相同;单位之间用分号相隔)3.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分号相隔)、DOI码、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及文章编号

    2025年02期 v.39;No.302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重要声明

    <正>鉴于有部分非法网站假冒本刊网站诱导作者投稿,从中非法获利。我们郑重声明:本刊的官方网站仅为软科学采编平台(ruankexue. cbpt. cnki. net),编辑部邮箱为ruankexue@yeah. net和ruankexue@sina. com。本刊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单位和个人约稿、征稿和组稿。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提高警惕,如有不明事宜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028-85221835)。凡发现有冒用我刊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请及时通知我们。对于一切侵害我刊的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5年02期 v.39;No.302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科学》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赐稿

    <正>《软科学》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多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A类学术期刊,并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四川省重点资助人文社科期刊。编辑部愿竭尽努力,同关心本刊的作者和读者一道把期刊办得更好、更具特色。

    2025年02期 v.39;No.302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